在星贝育园,我们每天都精心照料着一群特殊的孩子 —— 自闭症儿童。在这里,他们的生活、学习与成长都在我们全方位的关注之下。在日常的饮食照料过程中,我们留意到一个较为普遍且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: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吃水果时,往往只钟情于某几种特定水果,对其他丰富多样的水果却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或忽视。
在星贝育园,我们每天都精心照料着一群特殊的孩子 —— 自闭症儿童。在这里,他们的生活、学习与成长都在我们全方位的关注之下。在日常的饮食照料过程中,我们留意到一个较为普遍且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: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吃水果时,往往只钟情于某几种特定水果,对其他丰富多样的水果却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或忽视。
感官偏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。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较为敏感且独特,在水果的选择上,他们对水果的质地、气味和口感有着极高的要求。例如,香蕉质地软糯,触感均匀,在口中咀嚼时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,其散发的温和气味也不会对嗅觉系统造成刺激,因此深受部分孩子喜爱。相反,像菠萝这种质地相对粗糙,表面有许多硬刺,且气味浓烈刺鼻的水果,会让他们在触摸和闻嗅时就产生不适,从而坚决排斥。草莓的颗粒感、猕猴桃的绒毛等,都可能成为他们拒绝这些水果的原因。
习惯与刻板行为在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中表现得极为突出。一旦他们在过往经历中接触并适应了某几种水果,便会形成固定的饮食习惯。在他们的认知里,这几种熟悉的水果是 “安全” 且可接受的,任何新水果的出现都打破了他们内心既定的模式。例如,若孩子长期只接触过苹果和梨,当引入橙子时,橙子独特的外观、剥开后的形态以及不同于苹果和梨的气味,都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不安,进而拒绝尝试。这种对熟悉事物的执着,使得他们在水果选择上极为局限。
对味道的强烈感知和偏好也是重要原因。自闭症儿童对味道的敏感度远超常人,某些水果的特定味道能给予他们愉悦的味觉体验,从而成为其长期选择的对象。比如,西瓜清甜爽口,其甜味相对纯粹且浓郁,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味觉刺激和满足感。而柠檬、葡萄柚等带有酸涩味道的水果,即便其中蕴含丰富营养,也会因不符合他们对甜味的偏好,而被弃之不顾。
鉴于以上问题,星贝育园结合孩子们实际情况,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全面且深入的干预措施。在感官引导方面,育园利用丰富的食材资源,设计了有趣的感官探索活动。教师们将不同水果切成小块,引导孩子先观察水果的外观,用手轻轻触摸感受质地,再慢慢靠近鼻子闻气味。过程中,教师用生动、简单的语言描述每种水果的特点,如 “苹果滑滑的,有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”,帮助孩子建立对水果感官特征的正确认知。对于抗拒新水果的孩子,先让他们从远距离观察新水果开始,逐渐缩短距离,直到能够触摸、闻嗅,每完成一步给予适当奖励,如小贴纸、表扬等,鼓励他们克服恐惧。
为了打破孩子的刻板行为和习惯,育园制定了循序渐进的新水果引入计划。每周固定安排一次 “新水果时间”,每次只引入一种新水果,并将其与孩子熟悉的水果摆放在一起。一开始,教师会先示范吃新水果的动作,表现出享受的样子,同时鼓励孩子尝试一小口。若孩子拒绝,不强求,而是将新水果与熟悉水果混合制作成果汁或水果沙拉,降低新水果的辨识度,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尝试。随着孩子对新水果熟悉度的增加,逐渐增加新水果在饮食中的占比。
通过星贝育园持续且系统的干预,我们期望自闭症儿童能够逐渐拓宽水果选择范围,养成更加健康、多元的饮食习惯,为其身体发育和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。